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4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天津市体育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4-1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补齐我市居民体育消费短板的提案”收悉,经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金融局、银保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市商务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促进我市居民体育消费工作情况

(一)搭建我市体育产业政策促进消费体系发展。

2015年以来,我局相继制定出台《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天津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促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配套政策》、《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基本构成我市体育产业促进消费的体系框架。

(二)发挥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作用。

2015年起,我市设立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场馆服务业、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体育金融服务业、体育营销会展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中介服务业、体育产业集聚区等。累计支出引导资金2.149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35.85亿元,充分发挥了引导资金的作用,促进了社会资本投资我市体育产业。

(三)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体育产业基地。

2016年以来,成功创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静海区团泊湖地区2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天津市春华校园体育设施有限公司、天津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盛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16家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同时注重加强对体育产业基地的管理考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其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四)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配合印发《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津政办发〔2019〕31号),持续推动落实重点任务。二是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汽车(房车)露营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天津体育旅游大会,包括10余项赛事活动,大会期间参会代表、展商及各项赛事活动人员达5000人以上,游客累计参加人数超20万人次,整体拉动消费超亿元。三是创建中国精品体育旅游项目,2015年以来,我市每年均有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目前共创建15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五)搭建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2019年4月,我局与北京市体育局、河北省体育局成功搭建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共同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体育产业资源公开规范交易 促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通知》(京体产业字〔2019〕25号),市体育局定期组织体育产业项目征集,推动项目落地。

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我市现有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中奥盈谷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两家企业累计通过股权融资5.78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

(六)引领金融机构投入体育产业建立多样式的保险服务。

为推动天津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立足本地市场需求,为体育行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体育产业尤其是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指导辖内保险公司开发体育保险产品,为各类群体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保障广大体育消费者权益。截至目前,辖内保险机构已研究推出体育健身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幼儿体育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文化体育产业财产保险、体育运动责任保险等多种保险产品,保障主体广泛,保障责任包括从事体育运动期间遭受意外伤害事故、由于过失行为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经营文化体育产业活动企业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自身损坏、人身伤亡或其他财产损失等多个方面。

(七)扶持楼宇经济落实社区规划设计配套要求。

1.楼宇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市商务局委托天津市商务服务行业协会组织编制出台了《商务楼宇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该标准由天津市市场监管委于2021年1月21日发布,3月1日起实施。

2.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规划配建社区健身场馆,同时要求各区住建委加强新建体育场馆质量监管,切实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落实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完善天津体育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和设计。

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14〕46号、国办发〔2016〕77号、国办发〔2018〕121号、国办发〔2019〕43号,津政发〔2015〕18号、津政办发〔2017〕92号、津体规〔2019〕4号、津体规〔2020〕2号等文件,推动政策完善落实。

(二)构建更高水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1.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制定落实“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引导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20项民心工程体育任务,更新300个社区健身园、140个社区体育园、30个多功能运动场、10条健身步道、5条登山步道,着力建设群众身边足球、篮球、排球场地,推进社区智慧化健身工程。鼓励支持各类体育场馆向市民公益性开放。

2.创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出台市区两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开展“我要上全运”活动,举办第八届市民运动会暨首届社区运动会,选拔优秀群众体育选手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组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大力推动居家健身,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农民、职工、少数民族、老年人、妇女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筹备2022年第九届天津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3.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指导水平。推动东丽区和武清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大力推广居民健身会、村民健身会,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名。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科学健身指导,推广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持续开办“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节目和“科学健身大讲堂”进社区活动。加快推进“体医融合”服务新模式,推动社区医疗机构医师开具运动处方。

(三)做实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

用活用好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品牌赛事活动、体育用品智能制造、利用老设施改造体育场馆等项目不少于15个。深入挖掘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摩等健身休闲项目消费潜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完善体育企业名录库,开展体育产业统计监测,核算体育产业数据。完善体育标准化建设,制定《运动健身场所管理规范》。推进市级和区级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经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及时掌握全市体育场地发展状况。规范体育健身服务管理,推进行业自律与社会共治。

(四)促进“体育+”融合发展。

完善体育惠民卡补贴和管理工作,上线启用“津体惠APP”。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定期组织银企对接,重点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持续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提供适合体育行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满足企业融资和人民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推动体育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银行合作开展体育消费补贴活动,提升健身服务业消费供给。创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

(五)推动优质体育产业项目落地。

积极创建1-2个体育产业基地,强化行业引领示范作用。定期公开征集体育产业资源项目,建立市级体育产业项目库,加强指导和扶持,推动项目落地。提升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使用效力,全年推送不少于15个体育产业项目,帮助我市体育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赞助、融资与合作的机遇,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六)挖掘体育文化内涵,打造城市体育文化内核。

提升运动项目文化影响力,以各类赛事为平台,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为契机,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冬季运动,弘扬冰雪运动项目文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冬奥会的浓厚氛围。提升体育博物馆建设,搭建体育文化展示平台,开展不同的专题展,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给参观者带来线上线下不同的参观感受,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体育的文化窗口作用。筹备建设中国篮球博物馆和篮球名人堂,展示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历史,力争2021年向社会开放。

(七)拓宽营商渠道重点发展楼宇项目。

加强对全市各区(开发区)外资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促进。积极寻求与国际国内知名招商专业机构、咨询机构、平台机构合作,加强对招商工作路径及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拓展项目信息渠道,积极为全市搭建外资大招商平台;针对楼宇招商工作经常性组织策划海内外企业招商会或交流会,组织开展政策宣讲解读系列活动;推进服务贸易聚集区、跨境电商聚集区、融资租赁聚集区等产业的特色楼宇聚集区建设。

(八)提前规划体育设施盘活存量用地。

1.继续在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中按照专项和配套标准要求对居住区级以上体育设施进行配置,为我市发展体育事业做好规划保障。在规划审批中严格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做好体育设施项目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对于新建居住项目,严格按照配置标准对居民健身场地进行规划管控,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总平面附图上落实居民健身场地的指标与位置。

2.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同时着重梳理城市空闲和边角地块,充分合理利用。出台促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利用旧厂房、仓库、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暂不变更。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推动《措施》的落地落实,协调督导各区人民政府,积极邀请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全民健身工作,共同设计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不断改善中心城区健身环境,加快实现健身环境精细化品质化,持续提升群众体育健身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再次感谢贵党派对天津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2021年4月1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体育局,022 2330243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