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随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张兆霞的口令,二十余名体型各异、年龄不同的社区居民开始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训练。东丽区金桥街道龙泉里社区“三点半课堂”又如约来到了居民身边。
“我们社区新就业人员较多,没时间照料孩子一直是他们的难题。平时我们的‘课堂’开在放学之后,在暑假期间,我们将‘课堂’予以延伸,助力解决孩子们在学习、兴趣、身体方面的问题”龙泉里党委书记兼主任杨光说。
龙泉里社区有居民2500户,人口6300多人,就学的双职工家庭就有1000户,占比40%。民族路和万明路是围绕社区的两条主干道,尽管邻近民航大学,但高速公路引路及校区将这里围城了“孤岛”,不仅交通不很便利,而且星星点点的商业设施容不下中大型健身机构、设施。
“社区经过走访调研,决定开设‘三点半课堂’。从党群服务中心腾出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教室,修葺门前小广场,为孩子们搭建起了这个学知识、练身体、强精神的阵地。”杨书记表示说,“‘课堂’5月16日开课,邀请了民航大学、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东丽区红十字会、新华书店等多家单位进行共建,设置了作业辅导、兴趣小组、科普讲堂、健身技能培训、趣味阅读等活动板块,培育孩子兴趣爱好,拓展视野。”
“这个课堂开在家门口,社区派专人照料,又请来专业老师、教练为孩子辅导知识、练身体,这让我们松心不少,好事啊!”带着孙女外孙女前来的张祖英大娘说道。
作为东丽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的张兆霞已经不止一次走进龙泉里社区,自小习武、又当过多年教师的她对学生的课余生活感触良多。“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体育的拼搏精神,不屈不挠的思想,正好可以带他们‘逢山搭路’,誓攀顶峰。这也是体育所承载的功能之一。”听着张兆霞的讲述,想着培训刚开始时的情景,从列队到行礼,反复地纠正,一次次的操练,批评与鼓励,潜移默化中孩子们领略了纪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与数。“以体育人 ,以体育心”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清晰的传递出来。
看着兴致勃勃锻炼的孩子,在龙泉里其他社区调研的市社工协会副会长孟光伟表示:“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是纽带、桥梁,满足群众不同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是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从全民健身而言,社工协会将广泛调研,更紧密的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单位合作,考虑学生、居民的需求、兴趣,拓展运动项目,增加服务频次。在社区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一批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让‘三点半课堂’枝繁叶茂。”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宗旨是‘奉献、服务、健康、快乐’,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科学健身指导是协会的使命,进企业、进社区、点单服务是手段,深耕细做才是把好事办实的真谛。目前协会已与31个社区共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践服务基地,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批次的一次或多次反复进入同一社区、企业,就是为了让群众把健身功底打牢做实,让群众爱上运动,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秘书长苏颖说。
在一系列的采访中,全市类似“三点半课堂”的社区还有很多,无论是文化、娱乐、休闲,还是健身、大健康等生活方式,社区需求广泛。形成合力,从“以人为本”的初衷发散,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和美图就会在眼前渐次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