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津门体育 > 全民健身 > 群体活动
探索“体育助残”新路径 社体协会残联首次联合培训指导员

来源: 天津市体育竞赛和社会体育事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及《天津市“十四五”残疾人体育发展规划》要求,近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与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了全市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来自全市16个区的残疾人体育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市残疾人文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相关人员5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是双方首次联合开展残疾人体育指导人才培养工作,旨在破解基层残疾人体育服务专业化力量不足的难题,为打通残疾人科学健身“最后一公里”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响应国家“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

培训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天津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旭光教授、国家认证康复治疗师袁晨阳、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赵志红分别围绕“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体育健身的介绍”“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残疾人体育健身与指导”“健身气功八段锦”5个专题开展教学授课。培训现场,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在理论学习中汲取养分,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能力,学习氛围浓厚。

残疾人群体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服务对象。近年来,天津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存在基层体育指导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与市残联联动,整合双方资源,聚焦残疾人体育服务能力建设,系统性开发残疾人体育指导课程,为基层输送“懂需求、会方法、能服务”的专业人才,切实落实“弱有所扶”民生工程。

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秘书长指出,此次培训首次将残疾人体育指导能力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体系深度融合,是完善基层体育人才梯队的关键举措。通过培育基层指导力量,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群体在健身资源获取、科学运动支持等方面的差距,为构建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实践范本,彰显天津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治理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