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津门体育 > 市局动态
回望这十年 奋进谱新篇——静海篇

来源: 静海区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22-1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静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锚定“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坚持体育惠民,全民健身彰显健康静海底色
坚持体育惠民,将全民健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健康静海、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推动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全民健身彰显健康静海底色。十年间静海共建有室外健身园469处 、体育广场公园14个、多功能运动场21个、笼式足球场15个、乡镇文体中心16个,98.5%的行政村街建有体育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覆盖全区的目标,乡镇“15分钟健身圈”,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排球之城”建设初见成效,建立完成20支镇、街气排球队,18支校园排球队,并对各队开展了多次培训活动,农民气排球联赛等IP赛事正逐步打造为本区特色品牌赛事。多次成功举办环团泊湖自行车赛、PBP”中国1200公里国际挑战赛总决赛、国际铁人三项赛、WTA天津网球公开赛等国内外知名赛事,静海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于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全民健身站点达到388个,有组织的健身队伍达到347支,新增绿色健身站点77个,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271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十年来,坚持为国争光,竞技体育不断突破创佳绩
体育健儿勇攀高峰、屡创佳绩,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成绩取得新突破。2016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残奥会T37级跳远比赛中残疾运动员尚光旭以6.77米的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记录。在2017年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全区输送的运动员陈飞、刘艳梅、林媛媛、王雪、石德红、罗杰分别获得女子柔道金牌、足球银牌、柔道铜牌、垒球第六名、举重第十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静海区运动员奥运会、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21年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全区健身气功代表队勇夺金牌,实现群众赛事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市运会创佳绩。积极参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成年组、群众组3个组别的比赛,共获得金牌52枚、银牌74枚、铜牌59枚,实现了金牌、奖牌、团体总分全面超越上届的目标,创全区参加市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截止目前第十五届市运会已获得金牌38枚、银牌42枚、铜牌40枚。
静海区竞技体育持续走在前、不断开新局,离不开厚实完备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固本培源,市级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管理日趋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果明显。全区共有200多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被市体校录取,区业余训练工作先后12次被市体育局评为业训评估优秀单位,并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2017--2020年度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十年来,坚持融合赋能,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势头强劲
体育产业坚持融合赋能,积极发挥体育产业对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破题前行,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势头强劲,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攀升。基本形成了以体育制造业为主,涵盖体育用品制造、健身休闲、中介服务、竞赛表演、培训教育、场馆服务等门类的体育产业体系,年度总产出达到了26.63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体育专利133项,对全区GDP的贡献不断提升。
产业兴旺,规划先行。目前已制定完成《静海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静海区落实<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静海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具体措施,联合合作示范区起草了《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十四五”发展规划》。从工作措施、保障政策、落实机制等方面,不断为体育产业发展加码赋能。
国家体育示范基地稳步发展,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建设如火如荼。在“体育+”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21年“环团泊湖体育休闲旅游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精品项目。以“光合谷旅游度假区”和“萨马兰奇纪念馆”为景点的体育旅游取得良好效益;天津市水上项目运动中心成功落户静海,在满足天津体育学院训练的同时,吸引全国水上项目人才及各省、市的专业队来静海进行训练,也形成了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建设的重要节点。
静海体育将进一步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生活方式,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广大市民获得更多的自豪感、幸福感、喜悦感,为“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体育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