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教融合为支点 打造体育教育强区
静海区坚持把“以体教融合为支点,打造体育教育强区”作为创建教育强区的先手棋、重手棋,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必然选择,更是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静海区着力从“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特色发展”三大路径,推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资源整合,筑牢体育教育根基。
静海区立足区域优势,联动多方构建体教融合生态。一是深化校际协同。依托北师大实验学校与市体校地缘优势,共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与天津体育学院围绕特色校建设、实习实践、思政育人等10个领域展开合作,打造属地高校赋能区域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与市体职院就静海区排球队建设展开合作,引入专业教练定期指导。二是推动体教共建。在静海区体育局大力支持指导下,建成20所体教融合共建校与4所基地校,重点发展十一个项目。自体教融合以来,静海区体育局累计投入230余万元经费,用于举办中小学体育赛事、夏冬令营活动,以及开展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静海体育教育活力
一是健全体教协同机制。建立与静海区体育局“学年定期联席会议+专项业务联动”融合模式,每学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形成静海区青少年体育赛事日历。针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需求,静海区体育局选派专项教练驻校指导,解决“足篮排”三大球、武术、田径等项目教学训练难题。二是强化保障支撑。在静海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2023年以来投入4500万元改造12块土操场、修复8块风雨操场,投入80万元新建排球和乒乓球室内训练场。成立区级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小组,推出静海区提升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质量行动方案和阳光体育活动考核办法,年均组织赛事超530场,参与学生达20万人次。依托65所区级以上体育传统校完善“校级选拔—区级集训—市级输送”人才培养链条,2025年,静海区体校输送的刘紫轩成功入选国家车撬项目青少年训练营,输送的高雅在全国冰壶青少年锦标赛混双项目中摘得银牌。

三、打造品牌项目,提升静海体育教育品质
静海区聚焦优势项目不断加大培育力度。目前已建成1所首批全国健康学校、39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培育了1所市级、18所区级排球传统特色学校。获批天津市青少年高水平田径项目基地和天津市青少年排球项目基地各一个。大邱庄镇中学与津美小学跳绳队累计夺得国家及市级38个第一名;静海五中柔道队斩获7个市级奖项;蔡公庄学校手球队连续四年蝉联市级冠军;北师大小学女子足球队斩获市首届三大球运动会小学女子组冠军;北师大空手道队成立三年,收获60余枚国家级、市级金牌。与此同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静海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从2020年的12.16%提升至68.04%、优良率从85.46%提升至9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