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津门体育 > 体育文化 > 体育文化工作
天津体育非遗口述史:大六分村登杆

来源: 天津市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04

运河畔天津卫,体育非遗荟萃。天津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近代体育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北方体育类非遗的一座重镇。天津涌现出霍元甲、韩慕侠等武术大师,目前拥有7项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和49项市级体育非遗项目。

代表了千百年来奋斗精神和创新智慧的天津体育非遗和民族传统体育,记录着地方文明的演进,涤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天津体育非遗口述史专题今天介绍大六分村登杆。


口述史嘉宾
大六分村登杆第七代传承人杨文祥

大六分村登杆  第一集

大六分村登杆  第二集

大六分村登杆  第三集

大六分村登杆 第四集

大六分村登杆  第五集

登杆活动相传兴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指人像猕猴一样赤脚往杆子上爬,意喻向上天求雨、祈求美好生活。清乾隆八年(1743)此项活动传至天津静县台头镇大六分村,为当地村民一项重要的体育民俗活动,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现已传承十代。

大六分村登杆所用竹竿始于清代,称为“龙杆”,原有8米多长。“龙杆”原有18节,象征108节龙骨。杆和杆墩用红布缠绕固定,上有12根用彩色布条做成的粗绳,用于缠在固定杆子的人的腰间。每次表演前有出杆仪式,包括敬杆、请杆。登杆表演有三个特点:一是不设支撑,由人扶或牵绳拉;二是演员攀上杆,做各种高难动作,身上不拴保护绳,全凭自身平衡掌握;三是表演、乐队和扶杆人均为男性。不论冬夏,上杆表演人员都是赤足。目前天津仅台头镇大六分村尚存此会。

2021年,大六分村登杆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