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畔天津卫,体育非遗荟萃。天津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近代体育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北方体育类非遗的一座重镇。天津涌现出霍元甲、韩慕侠等武术大师,目前拥有7项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和49项市级体育非遗项目。
代表了千百年来奋斗精神和创新智慧的天津体育非遗和民族传统体育,记录着地方文明的演进,涤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天津体育非遗口述史专题今天讲述穆氏花毽。
口述史嘉宾
穆氏花毽第四代传承人穆怀良
穆氏花毽 第一集
穆氏花毽 第二集
穆氏花毽 第三集
穆氏花毽 第四集
踢毽子又名“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运河左岸的天津市北辰区天穆村,是回族聚居地。起源于天穆村的穆氏花毽至今有130余年历史,已传承五代。清光绪三年(1878),穆家长辈穆成亮从西青区杨柳青石家大院学得踢毛毽技艺,经认真琢磨,不断摸索,熟练掌握了踢花毽的基本功、要领及动作规范,成为日后天穆百姓普遍热爱、广泛普及,并流传至今的踢毽子活动的领路人,也成为穆氏花毽的第一代传承人。
穆氏家族对后辈都是从小训练,个个都是踢毽高手。1997年成立天穆村花毽队和天穆花毽俱乐部,穆氏传人亲任主教练,撰写“花毽八项基本功晋级考核规则”供踢毽者习练,有据可依。穆氏花毽至今已授艺近千人,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花毽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2021年,穆氏花毽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