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津门体育 > 体育文化 > 体育文化工作
【奔跑天津•天马回眸】天津马拉松创始于1981年

来源: 天津市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9-29

【开篇语】2025年天津马拉松即将于10月26日开跑。作为国内最早的马拉松之一,天津马拉松诞生于1981年。这一赛事承载了众多天津人和广大跑友的城市记忆。本文是“奔跑天津·天马回眸”系列开篇之作。接下来一个月,我们将陆续呈现从1981年至2025年的赛事发展历程,共同见证天马的历史足迹与文化传承,感受天马的别样魅力。

1981年3月29日的清晨,河东体育场门前红旗招展,一场载入天津体育史册的赛事即将拉开帷幕。早8时半,裁判长发令枪响,136名长跑健儿精神抖擞踏上征途——这是天津首届马拉松赛的历史性时刻。

图为1981年天津马拉松比赛

本届比赛最令人振奋的是,三名选手同时创造了尘封22年的市最好成绩。天津涉县铁厂工人明丙方,天津体育学院学生巩清海、廉跃胜三人分别以2小时36分59秒2、2小时38分、2小时39分2秒的成绩,大幅刷新了此前2小时39分58秒的成绩。

图为男子组前三名:明丙方、巩清海和廉跃胜

值得注意的是,22岁的明丙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他与8名同伴并肩前进,几乎在1小时18分钟同时跑到折返点。这位多年坚持长跑锻炼的选手,在回程距终点还有2700米时加快速度,第一个冲过终点。

本届赛事还见证了天津女性首次登上马拉松赛场的历史时刻。海河中学教师罗敏琴、一机局机械配件公司技校学生苏宝红和胡秀芝三名女运动员,不仅全部跑完全程,罗敏琴更以4小时26分34秒4的成绩首创我市女子马拉松比赛纪录。这三名女运动员“斗志顽强,步伐矫健,受到沿途群众的盛赞”,展现了当时天津女性在体育领域勇于突破的精神风貌。

图为女子组第一名罗敏琴和第二名苏宝红

本次比赛体现了浓厚的全民参与特色。十多名年过半百的老干部、教授、工程师和退休工人也加入到比赛行列。虽然不能和年轻人争速度,但他们以顽强的毅力跑完全程。其中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58岁的李新环以整整6小时的时间,最后一个跑到终点,获得男子组第130名。这种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为赛事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

本次比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时任市文委、市体委、市公安局、河东区人民政府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向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颁发了奖章、奖状和奖品。

比赛路线设计在津塘公路,起点与终点均设在河东体育场出发,转折点设在军粮城。这一选择既考虑了赛事组织的可行性,也体现了当时城市交通与体育赛事的初步融合。1981年天津市马拉松的举办,标志着这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正式在这座城市扎根。与北京马拉松同一年创办,天津马拉松从起步就展现了这座城市对体育文化的重视与包容。

从最初的136人到后来最高峰的3万人参赛,天津马拉松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始于1981年那个春日清晨,始于那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开拓前行的长跑先驱。

此外,1981年11月5日,天津秋季马拉松比赛开幕。参加这次比赛的四十名男女运动员都是从当年我市春季马拉松比赛和万米冠军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来自红桥区体校年仅十三岁的李长琴以3小时15分29秒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冠军,令人震撼。

下期预告: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1982年天津马拉松,看赛事如何迈出国际化步伐,探索“人民友谊之跑”名称的由来与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