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津门体育 > 体育文化 > 体育文化工作
【奔跑天津•天马回眸】1983天津马拉松:破纪录的盛会

来源: 天津市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0-11

1983年10月23日上午8时,第二届天津国际马拉松人民友谊之跑在河北路大理道口准时启幕。来自日本、美国和天津、唐山等地的1005名长跑爱好者齐聚津门,参赛人数较上届增加近一倍,创下当时我国马拉松赛事新纪录。

本届赛事设马拉松和10公里两个项目,根据年龄划分为10个组别。1005名参赛者中,国际选手来自日本、美国等国,其中时任日本四日市市健康马拉松总联盟理事、65岁的西野义秀不顾高龄坚持跑完全程。当他于12时10分左右返回民园体育场时,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上图为1983年天津马拉松比赛现场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市公安局提前发布交通管理通告,比赛期间对比赛路线实行临时交通管制,体现了赛事组织的规范化水平。

4508厂工人、38岁的王金来坚持长跑十余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马拉松赛。他跑至将近二十公里处开始领先,最终以2小时31分47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第一名,刷新了由涉县铁厂明丙方于1981年创造的2小时34分14秒的市纪录。

上面两图为1983年天津国际马拉松男子第二名奖杯

女子成年组争夺尤为激烈,天津第二师范学校学生王淑凤、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体育教师李莲英和四十八中高中学生刘晓梅三人比肩接踵,互不示弱。曾获第五届全运会女子马拉松第六名的王淑凤在30公里处发力,最终以3小时0分6秒的成绩夺冠。28岁的李莲英和刘晓梅分获二、三名,成绩分别为3小时3分9秒、3小时6分15秒。三人都打破了由罗敏琴于1981年创造的3小时15分29秒的女子市纪录。

本届赛事充分展现了马拉松运动的全民参与性。13岁的少年选手吴国良作为本次马拉松赛跑中最小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超过了许多成年选手,展现出新生代跑者的潜力。

10公里项目中,各年龄组竞争同样激烈。刘文炳、何娟、桑红香、刘超、李金枝等选手分获各小组第一名,胡志勇、李长琴则分别夺得马拉松少年组冠军。

1983年天津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这项赛事已在津门扎根生长。参赛人数突破千人、4项市纪录被刷新、赛事组织更加规范,都表明天津马拉松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这条从河北路出发,经胜利路、长江道、密云路、西青道至杨柳青的赛道,不仅见证了运动员们的汗水与拼搏,更成为了连接天津与世界的友谊之桥。

下期预告: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1984年天津马拉松的稳步发展。该赛事组织更趋完善,参赛规模持续扩大,竞技水平也稳步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