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
《实施计划》在结构上与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标对表和有效衔接,共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组织保障4部分。在调研分析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市民体质监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各区、相关市级部门和全民健身领域专家、市区两级体育工作者等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实施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施计划》提出了新周期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加丰富均衡。政府主导有力、行业规范有序、市场活力充沛、社会广泛参与、法治健全高效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面提升,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面覆盖;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普及和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在45%以上;体育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7名;多元化健身服务成为群众健身的重要供给方式,带动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不少于4个。50%以上的乡镇(街道)体育工作实现“四个有”,即:有体育公园、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定期举办的乡镇(街道)和社区运动会、有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区体育协会)。全民健身成为建设“排球之城”“运动之都”的有力支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驱动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新时代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成为活力健康城市的靓丽名片。
《实施计划》紧紧围绕更加健全完善、更加丰富均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与利用,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打造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建设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体系;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重点人群服务;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强深度协同工作机制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打造活力健康城市文化;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等11个方面,落实国务院各项要求,针对天津工作实际情况,重点解决短板问题,突出特色和亮点,提出了53项重点举措和重点任务。从领导、组织、实施、协同、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组织保障要求。
《实施计划》结合我市相关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突出了天津特色和亮点。坚持民生导向。针对短板和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解决对策措施。提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心城区人均场地设施面积不足问题,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深入开展市民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广泛开展各类人群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现新发展理念。不断建设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的发展。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深度协同工作机制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等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促进全民健身多元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求真务实。针对重点领域出实招出实举。提出落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制度,建立完善开放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委托运营等方式,提升场馆开放规模和使用效率;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价机制;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常态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