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津门体育 > 综合资讯
【十五运会】超燃!天津团入场,旗手是他!开幕式精彩镜头来了!

来源: 津云

发布时间: 2025-11-10

11月9日晚,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口号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开幕。

本届全运会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届全运会,在广东、香港和澳门举行,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赛事,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赛期最长、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全运会。

本届全运会竞技比赛项目对标洛杉矶奥运会,设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比赛由广州、深圳等广东的17个城市和香港、澳门承办。竞技比赛项目共有14252名运动员、8491名代表团官员、6565名技术官员参与决赛阶段比赛,3235名注册记者参与报道。

天津代表团共有690名运动员取得40个大项、210个小项的决赛资格,是天津域外参赛全运会项目和人数最多的一届。其中,竞技体育项目共有430名运动员,取得23个大项、158个小项的决赛资格;群众体育项目共有260名运动员,取得17个大项、52个小项的决赛资格。

全运会开幕式前,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天津竞技体育项目共获得3银3铜。其中,射击项目获得1银1铜,实现了天津射击男子项目全运会奖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建队以来征战全运会的最佳成绩。自行车运动员薛铭在意外摔倒的情况下,带伤拼搏拿下银牌,让无数人深受感动。天津男篮在成年组的比赛中连胜北京、吉林等强敌,已经小组出线。群众比赛项目,天津共获得3金9银5铜,健身气功大项占据绝对优势,太极拳、航海模型项目有明显提升。

全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以《圆梦未来》为主题,以“同心圆”为创意核心,分为《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精心选取了三地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和承载集体情感的共同记忆,通过运用裸眼3D、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粤语流行歌、非遗技艺等文化符号,让全国观众在感受体育激情的同时,也能深切体验到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人文风貌。

开幕式贯彻粤港澳“三地同心”的理念,更体现“一国两制”的优势和特色,将粤港澳三地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融入文体展演中,从服装到音乐,再到演出编排上,都融合了很多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记忆,包括粤剧、醒狮、英歌、港乐、广绣、麒麟等岭南文化元素,同时巧妙融入了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城市地标,诠释了粤港澳三地同心“圆梦”的内涵,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共生共荣的融合之美,并实现粤港澳三地同步升国旗仪式。

本届全运会的圣火是从深海采集“源火”,源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被光伏发电的“天之光”引燃,在火炬传递过程中,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转场、低空飞行器运载全部参与其中,可谓科技感拉满。

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火炬传递,第一棒火炬手是曾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马琳和跳水世界冠军的陈若琳。

第二棒火炬手香港运动员黄金宝和澳门运动员方文浩。

第三棒火炬手是郭晶晶和网球运动员王欣瑜。

第四棒火炬手是花样游泳运动员王柳懿、王芊懿。

第五棒火炬手是羽毛球运动员梁伟铿和“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

第六棒火炬手是奥运柔道冠军冼东妹和中国足球名宿容志行。

最终,火炬由苏炳添和香港运动员张家朗,澳门运动员李祎共同点燃。

天津代表团由奥运冠军刘焕华担任旗手,代表团成员挥舞双手,步伐整齐,展现了天津健儿的风采。开幕式后,天津运动员将在女排、柔道、举重、游泳等项目上对金牌发起冲击,在大湾区展示天津体育健儿的风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