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天津市体育局2024年法治工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市体育局宣教法规处

发布时间: 2025-03-12

天津市体育局2024年法治工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天津市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法治工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强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辅导读物,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二是严格落实《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见》,对标对表法治建设职责清单,督促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规范述法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带动全局各单位每年均开展述法工作。进一步细化普法工作职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真抓好《法治天津建设规划(2021-2025年)》《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天津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学习贯彻。积极开展学习宣传《宪法》主题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增强局系统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体育法》。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普及《宪法》《民法典》《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反兴奋剂条例》等相关体育法律知识,扎实做好新修订《体育法》《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的体育法治氛围。四是高质量完成系统年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任务,有效利用党组会、支部党员大会、“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民法典》《体育法》等。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组织保密法治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局机关干部完成在线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组织拟申领执法证工作人员开展执法技能培训和执法考试,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明显提高。

(二)全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推动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的力量。举办了天津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国际智能体育大会、V1汽车世界热力全开嘉年华,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有效带动城区夜间经济,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通过以赛引流,成功吸引游客2万余人,拉动消费近500万元,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等重点赛事活动,吸引8万余人次参加体育活动。加大天津马拉松赛事品质提升,赛事共吸引12.3万人报名参赛,比上届增长28%,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6.51亿元。环团泊湖体育旅游休闲线路获评2024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和2024年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V1汽车世界获评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蓟州区下营镇入选中国登山协会公布的2024户外运动·全国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目的地。联合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发布东疆湾沙滩景区、起云湾时尚沙滩景区等10个“天津市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三)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起草下发《关于在全市体育领域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照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逐利执法、乱罚款等8个方面,从高危险性赛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公共体育文化设施等执法事项入手,认真排查梳理、逐个对照剖析,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全面落实。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时督促执法人员上传执法情况、保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印发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严格规范组织法制审核,把牢法制审核关口。开展涉企现场检查事项专项清理,对照涉企现场检查事项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开展了自查清查,加大了相关制度的规范完善,形成了清理工作情况报告。法律助企优化营商环境,利用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时机,开展“体育产业经营法律问题咨询服务对话会”,邀请体育法学会、天津财经大学、律师事务所等有关专家律师为天津体育企业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合法生产高效生产。

(四)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持续完善体育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共编制了体育行政执法事项62个主项,147个子项,涵盖了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处理等类型。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有关通知精神,除法律法规明确的审批事项外,以备案制强化事前监管环节,以“双随机、一公开”形式依法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对体育赛事监管原则、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服务、赛后评估与追责问责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筑牢法治保障基础。对标国家和市依法治理工作部署,以国务院和市三年执法提升计划为牵引,查缺补漏,稳步推进体育领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协调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与天津大学联合申报《体育法涉外适用》课题。

(五)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和科技保障体系。持续完善行政监督配套制度规范,印发了《天津市体育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表》《天津市体育行政执法工作指引》、制定了《天津市体育局行政执法人员廉洁自律规定》《体育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编制了《体育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运用行政执法监督科技保障,建设维护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及时精准搞好基础数据维护,跟进做好案件录入;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年初制定下发方案计划并录入系统,及时跟进创立抽查计划创建抽查任务,动态更新“两库”,最大限度保证行政执法公平公正。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认真做好普法宣传和行政诉讼工作。依据《2024年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的要求,按照“谁执法谁普法”重点宣传项目精准开展普法工作。针对民法典实施、国家宪法日、“6·23”国际奥林匹克日、“8·8”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段和体育法治宣传节点,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普及《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反兴奋剂条例》等相关体育法律知识。常态化运用体育局微信公众号“i普法”专栏等开展体育法治宣传教育。认真开展行政诉讼工作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薄弱,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日常忙于专业业务工作,不利于执法业务的深入研究和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违法违规的经营场所,通常采取责令限期整改的方式进行,缺乏处罚措施。执法机制尤其是联合执法机制不够健全,与专业机构和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不够。

(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干部仍未形成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习惯,工作中法律意识、法治思维方式应用不足,在角色定位方面,仍存在着管办不分、忙于具体事务的倾向,削弱了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职能。

(三)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对社会关注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场馆开放、民心工程的决策部署,要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针对性。决策实施后评估也要逐步引导公众、专家顾问团队参与。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执法经验欠缺,没有专职执法队伍,执法力量薄弱,随着体育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执法监管压力增大,相关重大行政决策制定程序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25年,市体育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我市法治社会建设目标任务,为体育强市建设、排球之城建设、运动之都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进一步提升法治思维水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机关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等列入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继续落实好处级领导干部任前考试、学法用法考试制度,着力抓好“关键少数”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思维。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建设有关制度机制,落实普法责任制,推动完善综合执法制度,全力宣传贯彻《体育法》和《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加大政府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在决策论证、合同谈判、政策把关、诉讼应对、矛盾调处等“事前”“事中”“事后”的介入力度。在关乎群众利益的全民健身、场馆开放、惠民服务等事项上广泛听取意见和公开公示。

(三)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明确权责归属、完善执法体系、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推进部门联动、发挥公众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治理体系。加大权责清单的社会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发挥清单对于群众咨询、办事、投诉的积极服务和引导作用。做好对取消、调整、下放的体育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进一步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