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政策解读
一、《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统筹全市体育设施资源,科学安排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市体育局起草编制了《规划》。
二、《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包括总则、现状分析、规划目标、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规模指引、体育训练基地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和规划图集9个部分、40条内容。
三、《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到 2035 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布局均衡、层次分明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体系;充实、完善、提升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超过 5600 万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超过 1200 万平方米;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城乡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四、《规划》如何构建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搭建“两核、三带、五节点、多层次”的公共体育设施总体布局结构。
两核:天津市奥林匹克中心、滨海新区体育中心两处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作为“津城”和“滨城”的地标性公共体育设施,大型赛事承办场地。
三带:大运河体育运动文化带、海河都市体育运动体验带、沿海特色体育运动休闲带。以承载体育文化特色,搭建体育休闲平台为主要导向,带动辐射更大区域的体育功能特色。
五节点:五个区域性特色体育功能节点,依托山区、湖泊湿地、绿色屏障等资源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蓟州区打造冰雪运动(冰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及户外运动节点,宁河区打造融合全民健身的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节点,宝坻区打造体育装备产业聚集节点,武清区打造重点衔接京冀的赛车、篮球、排球等专业赛事节点,静海区打造专业体育训练核心节点。
多层次:发挥各级别各层次的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包括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公共体育设施,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五、《规划》如何满足多方面的体育活动需求?
对体育设施设立分级体系,建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配置的公共体育设施分级体系,既满足体育赛事要求,又满足全民健身需要。
六、《规划》对体育公园建设提出什么要求?
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条件建设不低于 4 万至 10 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至少具有4至10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3至5项。
七、《规划》如何将体育锻炼休闲功能与自然条件相结合?
结合市内大型生态绿化区域,统筹考虑应急避难(险)需要,在满足相关防洪、供水安全等方面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规在包括河道湖泊沿岸、滩地在内的区域,结合设置体育休闲类的健康步道、林下骑行等以绿化为本底、符合生态要求的体育休闲项目。与本市“植物园链”(一环十一园)建设方案充分衔接,科学统筹外环绿带范围内体育休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打造休闲运动特色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需求。
八、《规划》对青少年体育运动提出什么要求?
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特色青少年体育。深化“体育+教育”融合发展,拓展校外体育锻炼场地供给,丰富青少年锻炼途径。鼓励社会体育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通过建设场地全面开放,推动体育资源共享,一方面新建体育场馆临近学校,实现体教结合;另一方面,建设体育设施“一场两门、早晚两开”的安全隔离设施,发挥学校操场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制定经费补贴政策及疫情防控、安全、卫生等保障措施,鼓励教育系统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